深红

“感性世界的外延整个从属于伦理的普遍性、但其内涵从属于美学的个体性;精神世界的整个外延从属于语言的普遍性,但其内涵则从属于孤独者的个体性。”

转载注明作者,其余请自便。

190919-190921 随笔、散文及其他

190919
人们所拥有的成见与意见都是“借”来的,对于这种借来的东西,人们总有将其用在某处的欲望。人们只是单纯的抒发自己想“用”这种看法去制约人,而非靠自己的想法去说服人。
人们不论对错,因为对错是各异而主观的;人们只谈正确,只从大众集体观点看问题——所有在不同层面上的话题都需要讲究正确,舆论制压着所有“不正确”的事物,即使它是对的。

190920
《哲学论稿》中为什么谈内立于存在的人是将来者?
我是这样理解的,当人有基点的时候才能对事物进行判断,同样,在世界中能够不被嘈杂资讯所淹没的深思必然有未来性的意义。
未来的神是什么?后神学的神思:对神性的思考?对存在的崇敬是否会诞生新神?
神的产生是有前提的,首先是人的渴望与需求,二是人的恐惧与畏惧,三是对物质的不满足。
神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人习惯于将各式“完美”的性质加之于祂,是因为人们有求于祂,人们希望从战神获得勇气,从日神获得光明,从大地之神获得丰收。
人对永恒线性的生活感到绝望,人想超脱出无尽的单调生死,人渴望在“等死”的过程中有所意义。所以人创造了一个天堂,去承担他们所有的恐惧和畏惧,这样一来、人才能好好地过日子,不去看死亡的虚无深渊。
我们不说物质的匮乏,而是用不满足形容这一种形态,因为单一的匮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原始的渴望归于第一类——渴望与需求)——人们越是渴求越是饥渴,殊不知人所渴求的更多的是精神性的需求。——从消遣、消费到浪费,有的人终于发现,需要一种力量以控制这无尽的大口略夺资源。

190921
收获
有一座城,在一日中经历四季。
人们于早上耕作,在下午收获,在晚霞的余晖里欢唱。我被他们的气氛所感染,不自禁地融入了他们的节日。
每当夜晚降临,他们就开始庆祝收货,他们在宴会上欢唱,在道路上歌舞。数十人抬着一台台轿子从长街穿过;我抬头一看,竟载满白花花的大米。
那是一片繁盛的景象,奢华的程度在任意一个城市都不曾见过。
我在这片欢乐中迷失,在这座城里找了旅店住了下来,每天都可以看见大队的游行从窗前走过,每天都有无数人迷醉在庆典中。
可是有一天,当我在白天路过长街的时候,空无一人的大街上蹲着一个年轻人,他眼中黯淡无光,半张的口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靠近了才听见他的声音……
然后我恐惧地跑开了,甚至顾不上我的行李,我就远远地离开了这座城。
夜晚再临,远远地在远处看见那座城,灯火通明、照亮了天空,焰火燃烧的烟雾环绕在城的上空,久久不曾散去。
不由自主地,我又开始怀念起遥远的故乡,在那里,人们在秋天收获,在冬天贮藏;人们在冬日无所事事,享受宁静和祥和;我们也庆祝丰收,庆祝一年一度的收获,更多的是庆祝不用劳作的冬日。

评论

热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