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红

“感性世界的外延整个从属于伦理的普遍性、但其内涵从属于美学的个体性;精神世界的整个外延从属于语言的普遍性,但其内涵则从属于孤独者的个体性。”

转载注明作者,其余请自便。

210818 异性代偿

210818

异性代偿

异性代偿在当代年轻人中是较为普遍的心理结症之一,其多数表现为“对异性的肉体不感兴趣。”、“对与异性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感兴趣。”或是更为严重的异性恐惧症、性功能衰退等等。

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对异性的这一方面需求在无意之中进行了“代偿”,即他们用另外一些事物来代替这种需求。

由于异性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是较为复杂的一种关系,它本身无法被单一事物/人而代偿,所以它经常会演化成两个部分——对精神需求的代偿,对肉体需求的代偿。

对于前者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对母亲/父亲等亲属的过度依赖。患者大多有着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们在与家人的交往可以获取足够多的精神支持,而这一部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因无法结交异性所产生的焦虑及损失的那部分人际关系。并且,出于人本身对稳定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剧了他们对亲属的依赖性、也使他们对异性更加疏远。

而对于后者而言,他们常常通过频繁的性行为(如手淫等)进行缓和,但这一部分的代偿往往无法完全抵消对肉体的需求,他们常常感到烦躁与不安。于是他们常常通过增加性行为的频率以消耗多余的精力、或是尝试各种不同的新奇方式以求在性行为中获得新奇感,这种新奇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偿不足的肉体需求,但无法完全取代、只会使身体的本能焦虑不断堆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是可以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恰当与过度,但他们往往无法通过单纯的外物来控制性行为的频率与幅度,其原因正在于:他们实际上所渴求的并没有得到满足,所有的代偿行为终究无法取代原本的事物。同理,所有非建立在满足原始需求之上的治疗与矫正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1]注:本文仅讨论代偿机制下对异性的疏远从何而来。至于出于家庭因素、伦理因素等方面产生的同样结果,在文中不进行讨论。

评论

热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