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红

“感性世界的外延整个从属于伦理的普遍性、但其内涵从属于美学的个体性;精神世界的整个外延从属于语言的普遍性,但其内涵则从属于孤独者的个体性。”

转载注明作者,其余请自便。

190727 摘录与随笔

《艺术哲学:美是如何诞生的》(同济大学 孙周兴)的一些摘录与展开的一些思考

假如我的面前有一把笔,抛开语言哲学和认识科学——即抛开逻辑与经验,我是对它没有任何了解的,所以我只能通过我直观的感受去了解它。
首先,我发现它可以划出痕迹,这是我直接获得的认识,然后当我想知道它的原理的时候,我需要拆开它,我拆开它之后,我就发现了它其中的笔芯,但笔芯又很快地“复归于阴沉”(—海德格尔),我又对笔芯的内在一无所知了。
现代科学的认识与经验都是靠这样的拆解得出的,所以我们现在可以不用拆开这把笔,我们就可以在拿起笔的一瞬间知道笔的原理和用途。
现象学提出两个问题——哲学科学的时代,事物本身被摆置、扰乱了。人失去了心灵的感受能力。
那如何接近事物?海德格尔:有用性以可靠性为基础,前提是事物(用具)是值得信赖的。
一个事物可用性不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它是否与我们建立可靠的关系。
可靠性的由来?可靠性由来于语境。语境来自于人与事物的联系,也来源于历史性的制度规则。
1.所有语境都是由历史构造起来的
2.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
语境的构造为克服主体主义提供了可能性——用具的使用是主体性的,但是海德格尔提供了克服主体主义的可能性——我们对事物的显现的经验,是在某个特定有限的语境中产生的。
也就是说,本质不是物体倒映在先验直观中的影子,本质是一种区域性的境域。哲学就是对本质境域的阐明——境域就是存在本身。事物的显现方式就是存在。
有用性是可知的,可靠性在境域中,是不可知的。唯有通过艺术,用具的可靠性才能被打开——一般事物的存在也只有借助艺术才能被体验。
“我们绝对无法认识物的存在——物的物因素,即使可能认识,也是不确定的认识,需要借助艺术来进行认识。”
没有事物是可靠的,可靠性必须由环境给出。
“只有通过作品,人才能建立一种二重性运动的世界,人才能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存在)。”
是否可以理解为,艺术就是将物置于一种特殊的环境中(例如从不可靠性得到可靠性的珍贵,从而使其可靠性得到彰显?)——是的,“艺术作品开启世界境域:‘建立一个世界’和‘制造大地’”
——没有境域事物就不存在
“存在本身的真理通过艺术表现为存在者的真理。”
比如我在图上画一个人,再在他的头上订上一个标签——那么这幅画想表达的是什么呢?人的标签化。艺术家通过将存在的真理(标签化这个概念本身)投影在存在者的真理(人们看到画时产生的直观感受:疼痛、麻木、打上标签)中,使人们对艺术家想表达的这一概念产生理解。班克西就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家。
“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之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中,真理在作品中表现为显隐二重的争执,艺术创作将作为争执的真理在形象中固定下来。”而由于其自身的显隐二重性,艺术的解读才是开放性的,如果说一个艺术品是固定的、被唯一阐述的,那么这个艺术品就没有争执,就只有显性而没有隐性。

评论

热度(1)